全球PHB或DCE當主約對資產累積之影響
全球實支XHB是目前門診手術少數較少限制的實支,尤其在台壽於2023/6/30停售HNRC後其重要性更高,然而全球的主約成本跟其它公司相比其實不低。此篇主要目的為把目前常見拿來當主約的PHB與DCE保費差距對資產累積的影響呈現給大家看,一個月幾百塊的差距,也就是一年幾千塊的差距,是否真微不足道?各位可以用定量的角度評斷,只有定性的描述可能仍不夠客觀。
以下為兩者保障的細節,PHB更多分析請見保險松鼠快易懂,注意其75歲後並非提供一般的實支實付保障,保障跟XHB比也是遠遠不足。
PHB
保額1000元時(此為50歲以下最低保額),75歲後實支實付內容為住院手術及雜費合計每次最高20萬,手術限227/3343,其餘保障皆為定額或住院日額,住院日額75歲後最高為75歲前1-30日的3倍。更重要的是別忘了還有累計給付總金額為360萬(保額3600倍)。
DCE
重大傷病一次金保障持續至85歲,相對於PHB為全球較便宜之主約。
比較假設如下:
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分析,用PHB當主約的人主要目的為75歲之後的實支,故我們可以看看到75歲時用DCE當主約的人若把繳費年期30年的保費和PHB的差額都拿去投資,30年後就不再投入任其複利增長,75歲時資產會相差多少。
另一個角度為,PHB號稱保障終身,但有總限額,此例子為360萬,若直接把PHB的保費投資後至75歲是否較划算,此即為PHB本身的機會成本。
可以看到即使是每個月差幾百塊,年繳保費差一萬出頭,75歲時資產的差距可能為100萬,不要小看每個月幾百塊的價值,50年或70年過後就會差很多,更遑論每個月幾百塊也可以拿來補足其他必要保障像失能、定期壽險、意外險等,把保障做得更足。
各位也可以想想75歲之後我們能承受多少手術,住院幾天拿到總限額的360萬,更不用說到時雜費20萬是今天的10萬不到的價值,且限227/3343,理賠幫助有多大?真的理賠得到嗎?複利影響在小孩身上更是明顯,我想小孩寧願75歲時有手上的200多萬,而不是保險公司提供的PHB。這個機會成本並非微不足道,年化投資報酬率3%也僅僅是稍微打敗通膨的數字,各位可以自行衡量是否容易。
PHB保費直接投資的結果更可以看出複利的威力,0歲以保費投資30年後任其複利成長至75歲就可能會擁有超出理賠總限額的資產,就算是25歲投保也可以達到快200萬的資產,此機會成本我認為是不可忽略的。
最後提醒,自己的資產永遠是最好的保障,我們無法轉嫁所有的風險給保險公司,老了需要擔心的是資產不足,而不是保險不足。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