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觀念分享–指數化投資–長期報酬Part1
關於理財講了這麼多,終於進入到我最喜歡的主題了,那就是「指數化投資」。
我在開始工作後的第二年才接觸指數化投資,第一次看到是在市場先生的網站,認識到其實買指數型ETF很適合長期投資人,長期報酬也會比大部分主動投資人高,風險卻不一定比較高。當然,市場先生是不是指數化投資人並不是這篇的重點,不論如何我仍很感謝他帶給我關於指數化投資的啟發。
在開始投入後我也同時閱讀綠角的網誌,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裡面的資源可說是非常的豐富,也讓我對指數化投資有更深入的了解,並認知到其堅強的學術理論基礎。後來接觸的指數化投資人如小資YP、哆啦王、魯爸等前輩更讓我得以從各方面了解此投資方法,也歡迎此篇的讀者可以去他們的網誌把每一篇都讀完,一定會有所收穫。
以後幾篇我會整理我所看到的數據及參考資料來佐證指數化投資的各個優勢特性,希望能比較系統地整理這項投資方法的主要概念,在此強調我並沒有想要說服每個人都進行指數化投資,我只是盡量客觀的呈現其報酬與風險的特性,並與主動投資做比較,所以我也可能會不斷更新這些文章,不斷的放入我覺得可信賴的數據與參考資料。
指數化投資的長期報酬
Vanguard – 指數化投資
The case for low-cost index fund investing
- 此篇對指數化投資做了很完整的介紹,從零和遊戲理論(Zero-sum game theory)指出,因為市場報酬就是所有投資人報酬的平均,即所有投資人的超額報酬應該要等於0,有人得到超越市場平均的報酬,必定有人落後市場平均報酬,而這跟市場是不是效率市場或遵守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沒有相關。
- 投資成本會影響投資人的最終報酬,包含管理費、手續費、內扣費用、甚至稅等。根據統計,越高的費用率,長期報酬通常越低(不管是否為超額報酬)。而這更凸顯出指數化投資的優勢,因為大部分指數化投資的費用率都較主動投資低,因為指數化投資只是被動接受市場給予的報酬,並不需要經理人耗費心神主動預測哪些標的要買進或賣出,且這些過多的操作也會產生成本,指數化投資的費用率自然就低於主動投資基金。
- 大多數的主動投資基金之超額報酬並無法長久持續。如下表所示,前五年表現最好的基金,後五年表現分布也只是平均分布在各個等級,且仍有超過10%的基金被合併或清算,所以現在表現超過市場報酬的基金,並不能保證之後仍能長期表現仍能超過市場報酬。
時常看到有網友看到近期的某ETF或基金有超越大盤的報酬率,就開始嘲笑指數化投資的策略無法奏效,或開始跟風買進那些標的,卻完全忽略指數化投資的威力正是靠著長期複利來達到能贏過大部分主動投資基金的報酬率,所以短期內仍可能輸給很多策略型ETF或基金,就如同上圖1-year periods所示。指數化投資人也勢必要有此觀念,短期內必定會輸給一部分的主動投資基金,但我們看重的是長期,所以短期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用太在意。
待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