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之於資產累積–由理財角度探討終身險與定期險的差別

保險的用途在於用最低的成本轉嫁阻礙資產累積的風險

        若是買保險能以這句話為主軸去買,再配上足夠的理財觀念及商品了解,絕對可以減少買到不適合自己的商品之機率。

        首先為什麼會需要保險?重點在於資產是否能順利累積到老年退休時安然度過餘生,而不是要拿到多少理賠,或是買了多少保障,抑或保障多久!人生並非一個蒐集保險商品的遊戲,沒有人規定我們一定得買到哪些商品、買到多少保額、保障多少時間,而是要把重點放在規劃此商品是否能幫助我們「轉嫁阻礙資產累積的風險」。規劃好的實支實付商品,可以轉嫁在DRGs制度下住院天數減少及自費增加的醫療環境下,一次幾萬至幾十萬的花費給保險公司。規劃癌症一次金,可以讓自己在治療初期有更多癌症療法的選擇,也是動輒幾十萬。這些都可能足以造成資產累積的速度降低甚至經濟崩潰。

        那誰反而不需要保險,請看回第一句話,不適用此句話的人就不需要。答案就是已經具有足夠的資產應付其在意之風險的人,例如一個30歲的人淨資產已經超過5億元也有自己的房子,就算一級失能也能每個月花30萬元照護超過70年,這中間其餘資產還可以拿去做保守投資拿個每年2%投資報酬率對抗通膨,他不會需要醫療險,也不會需要重大傷病、癌症險幫他在生病的時候錦上添花,也不需要純保障型壽險讓他延續家庭責任,因為遺產就比一般壽險還多,保費拿去投資效益也更高。

       有人說那我從現在把保費拿去投資就可以累積足夠多的資產應對風險了,我只能說世事難料,請再看回第一句話。累積足夠多的資產是需要時間的,很少人一出社會就能擁有幾千萬資產應對大部分風險。若以年化投資報酬率7%每月定期定額投入3萬元,30年後才能累積約3508萬資產,在5年後只能累積約214萬,在10年後只能累積約513萬,在累積的這段期間發現得了癌症需要治療、被重大傷病找上、更甚者失能造成無法繼續工作收入停掉,經濟會馬上陷入困境,也可能牽連家人。風險不會專挑你想要的時間發生,風險就是因為無法預測發生時機才可怕,才讓我們有用保險轉嫁的需求。

       那要如何適當地轉嫁風險呢?開頭這句話的另一個重點,在於保險本身就是阻礙資產累積的原因之一,而保險最難的地方就是在於如何平衡保費與你預期達到的資產規模。一樣用這句話來看,我們想要累積資產,勢必得透過收入、儲蓄、投資等方式,但是累積的期間想轉嫁阻礙的風險就得買保險,而轉嫁風險的成本並非免費,此成本就是保費。如一年期定期險,保障期間就是那一年,保費便宜是因為就只保障那一年,這筆保費就是買了那年保障的成本,因此不存在買了到期後沒用到就浪費的說法,因為在設計上就已經不符合一年期保險的定義。終身險則是保障終身或到一個很高的年齡,且把保費平均分攤到前20年或30年等期間。

       所有的保險在規劃時都該量力而為,並把握累積資產的最高原則。舉例來說,用年收入百分之十買保險是個常聽到的原則,但適用的時機卻不多。若是說保費「最多」花年薪的百分之十去規劃,適用的時機可能還比較廣。像一個年薪40萬的人,每年用3萬塊買保險我都覺得太多,規劃過高的保險然後自己可運用的資金極少,沒有多餘現金應對生活改變如買房、結婚、生子等,已本末倒置。基本的實支實付、癌症及意外險規劃到1萬多塊就已經很足夠了,這個人該擔心的不是規劃多全面的保障,而是該擔心如何提升收入以應對老年退休生活,等預算足夠之後再規劃地更全面。又若一個年薪300萬的人且沒有家庭責任,我不認為他要花到一年30萬才能規劃到全面的保障,保障足夠即可,以現今商品來看可能每年5萬就可以有足夠的保障,保險是買不完的,更何況保險公司也無法轉嫁所有的風險,這是不可能的事,也是沒有意義的期待。那剩下的錢要用來幹嘛呢?請看回第一句話,當然是用來累積資產,做投資理財規劃。為什麼呢?

       唯一可以最有效應對風險的,是自己的資產,而非掌控在保險公司的理賠金額。對於資產越少的人,越該發揮低保費高保障的槓桿效果買保險,加速資產累積,以自己的資產保障自己為目標努力。只有資產越高的人,才能逐漸脫離對保險的依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 9月新生兒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終身手術與一年期實支實付比較

個人理財觀念分享–保險

2024 2月新生兒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2024 2月成人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癌症保險規劃心得–Part2

2024 9月成人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個人理財觀念分享–指數化投資–長期報酬的趨勢

終身與定期癌症一次金保險比較-Part1

癌症保險規劃心得–Pa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