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在資產累積中扮演的角色–探討終身險與定期險

       其實保險在PTT這十幾年來的討論和資訊已非常有價值,當時PTT就已有罐頭保單的討論,若大家想學習基礎保險知識,或要規劃自身或家人保險前,非常推薦從PTT的保險板閱讀置底文章,以下節錄幾篇:

https://www.ptt.cc/bbs/Insurance/M.1276277116.A.4FD.html
https://www.ptt.cc/bbs/Insurance/M.1276277285.A.975.html

       作者用簡單易懂的敘述解說了一些保險新手常見的問題,雖然是十年前的文章,卻非常經典。

       回到主題,理財的範圍包括家庭中收支、投資、債務、稅務、保險等財務規劃,所以保險一直都是理財的一部份,需要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且保險跟投資的目的有根本上的不同,最好能分開規劃才容易取得平衡。

保險須用最低的成本來轉嫁阻礙資產累積的風險

       這個觀念也在上面推薦的Apin大文章中闡述過,若大家同意此說法,也可由此衍伸出以下幾點:

保險本身不應該成為資產累積的阻礙

  • 這也就代表一般人不該規劃自己負擔不起的保障,舉例來說,若自身收入每年80萬的小資族,通常不建議規劃每年20萬的保險,這個概念應該相對容易理解。

  • 但終身險的設計其實很常與此概念相違背。終身險和定期險的比較可以先參考上面推薦的文章,解釋的也很清楚。我們通常在年輕時開始累積資產,到了中壯年接近退休時的資產累積到高峰,退休後靠資產生活,資產累積的過程可能有起落,這其中就包括需要保險來保障的意外、醫療、失能、死亡等風險。年輕時資產累積有更好的複利效果,這大家應該也不會否認,而終身險在這段期間就扮演了拖油瓶、甚至是障礙的角色。終身險要規劃到足夠的保障,在年輕時絕對比定期險難好幾倍,這是因為終身險已經把老年要繳的保費提前到前20年繳了,而所謂的足夠保障,也會隨著醫療技術、科技進步、人生階段或規劃而改變,靠著一張保單要保障70年,本身就是一個風險極高的事情,更遑論在繳終身險的前20年期間沒有緩衝的餘地,只能持續地繳費以維持保障,不然就只是浪費前面繳的保費而已。這些終身險卡到的預算都會對年輕時資產累積造成不小的阻礙,也會嚴重排擠到其他保障、日常生活或儲蓄投資的預算,不可不慎。這情況也可以從保險板上許多提出終身險該不該解掉的煩惱而得知。
  • 這裡的資產累積也包括家庭責任的範圍,家庭裡任何一個人都可能碰上疾病或意外導致家庭的資產累積遭受阻礙甚至崩壞,尤其是經濟支柱,這就是為什麼家庭經濟支柱通常需要最多保障,例如壽險和疾病失能等,但像單身20幾歲沒有家庭責任,父母也有自己退休金的人,就沒有迫切的壽險保障需求。這也會衍伸到老年退休時,一般長輩皆已不在,小孩也都成家立業,這時一般人其實也不需壽險保障,因為已經沒有轉嫁死亡對經濟狀況造成傷害的風險的需求,所以終身壽險通常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如果硬買的話就只是多繳了你不需要的保障的保費而已。另一方面來看,若資產已經累積到癌症、身故、失能等重大風險皆已不會對家庭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對保險的需求也將下降。

保險應該要用最低成本達成合理且有效的保障

  • 這裡的概念就是保險的槓桿。例如一般意外身故金就可算是不錯的保險槓桿,因為它一般不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保費,但要注意職業級別對保費影響極大。

  • 但是在醫療險的部分其實保障差距就很大了。保險商品是真的有高下之分,並非只有適不適合而已,好壞當然是跟其他家商品比較出來的,就像大家買家電、筆電等,真的有做功課且差距顯著的話,仍然可以大概分出商品的好壞。例如我們把一般一年期實支實付和終身醫療或終身手術比較後,大概都可以發現只有一年期實支實付在至少前半生才能用便宜的保費達到高保障,且目前醫療趨勢為雜費支出逐漸增加,加上DRGs使住院天數縮短,手術定額理賠及住院日額的保障重要性不如以往,這些就是實支實付逐漸熱門的原因。不過實支實付自己也有明顯的高下之分,詳情可參考現在罐頭保單推薦的和其他家的不同之處。
  • 罐頭保單的概念就是用最低成本達到合理且有效的保障,這裡的最低成本並非只是因為定期險所以年輕時便宜而已,而是對於一般人一生的資產累積過程也是最低成本的保障。當然這裡並非在說罐頭保單適合每個人,它只是給大家一個比較的基準,每個人都可以從它出發規劃自己的保險是否有足夠且全面的保障,若堅持用不同的商品也有辦法有效率地找出保額、保費、理賠條款的不同之處,進而了解自己到底買了什麼,建議每個要規劃保單或做保單健檢的人都能看一下現階段罐頭保單寫了什麼,自己想買的保險有何不同。

保險轉嫁風險的功能是有成本的,所以保險本意不是用來還本或賺錢

  • 此概念在講述的就是我們想要轉嫁妨礙資產累積的風險的同時勢必需要付出成本,這個成本就是我們繳的保費。目標和成本確立後,我們再來看市面上還本型保險,還本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讓保戶覺得沒用到的保費可以拿回,不管有沒有用到此保險最終勝利者都是保戶?你太天真了!你需要考慮的是還本型在繳費期間壓縮到的其他保險、日常生活及儲蓄理財的預算、繳費到還本期間的通膨率及貼現率等問題,如果有基本的投資理財概念,通常會算出還本型保險的IRR跟定存利率是差不多或更低的。
  • 此外更千萬不要有用保險理賠來賺錢的想法,這已偏離保險的本意,例如買雙實支或三實支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生病的時候能賺到多餘的錢來享樂,而是為了拉高保額,碰到重大手術時支出才不會衝擊自身資產狀況,用此觀念買保險才能真的達到低成本高保障。

最後來總結一下重要保險觀念:
  • 保大不保小
       需要保障的是對資產累積具重大傷害之風險,所以一般人會保癌症一次金、重大傷病一次金、失能等,對家庭支柱會保高額意外身故、定期壽險,重大手術等醫療風險會保實支實付並確保額度足夠、條款夠好。小的風險行有餘力再考慮,甚至可以直接風險自留,把保費直接用於累積資產,直接提高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 保近不保遠
       大部分終身險若要達到跟定期險相同的保額,保費會非常驚人,但是若因為保費預算而屈就,保障真的足夠嗎?若目前看起來可能夠,經過40年通膨、醫療技術及環境、政策的變動後,保障依然足夠嗎?若不足夠,那為何要強迫自己把老年時期的保費在年輕時先繳完?記得現在錢的價值遠比幾十年後同樣金額錢的價值高。若現在的保額看起來已經不夠了,那要怎麼期待老年時仍然有足夠的保障?請先審視自己現階段的保障是否足夠,再來煩惱幾十年後的事情,並運用定期險的低保費高保障好好在青壯年時期累積資產,用自己的錢保障老年生活,也就是部分風險自留,如此也比把老年的風險交給保險公司來得有彈性也更具有實際意義的保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 9月新生兒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終身手術與一年期實支實付比較

個人理財觀念分享–保險

2024 2月新生兒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2024 2月成人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癌症保險規劃心得–Part2

2024 9月成人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個人理財觀念分享–指數化投資–長期報酬的趨勢

終身與定期癌症一次金保險比較-Part1

癌症保險規劃心得–Pa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