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綜所稅申報心得

報稅與合法節稅絕對是理財的重要課題之一,在做任何與理財相關的決策時,幾乎都難免碰上稅務問題,若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選擇比較節稅的方向,一年能省下的錢甚至有可能是一個月的薪水。

這篇不會跟大家介紹基本的所得稅計算,這些資料搜尋一下都有很精美的圖解,下面是財政部製作的圖解給大家參考。本篇主要是分享個人覺得可能會有些人在報稅時忽略的地方,這也會關乎到最後繳稅的多寡,有些部分可能讀者已了解,這邊只是提供自己的淺見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對不熟的人有所幫助。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財政部FB


退稅的正確觀念

申報最後顯示為「應退還稅額」,並不一定代表賺錢,跟其他人比較誰應退還稅額多也毫無意義,因為必須要先看「全部扣繳稅額」已經先繳多少稅給政府了,所以就算有拿到退稅,很有可能我們已經先繳了稅給政府且此金額大於退稅金額,這樣最後淨現金流當然還是流向政府。故若看到退稅也不用太開心,很有可能只是原本多繳了點稅給政府而已。也不需要跟別人比誰退得比較多或繳得比較少,請確認已經先扣繳了多少稅額再說。


稅率12% vs. 20%差很大

今年的長期照顧與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仍有排富條款,明年的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的排富才會取消,若稅率從12%不小心到了20%,可以造成多少的差距呢?

根據財政部網站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扣除:

1. 「經減除本項(長期照顧)扣除額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後,全年綜合所得稅適用稅率在20%以上,或採本人或配偶之薪資所得或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適用稅率在20%以上。」

2. 選擇股利及盈餘按28%單一稅率分開計算應納稅額。

3. 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計算之基本所得額超過規定之扣除金額(112年度為670萬元)。」

在此只討論較常見的,也是我目前需要面對的課題,所得稅率在20%附近的情況。減除長期照顧與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後,所得淨額若仍在1,260,001元時,有1,260,001 × 20% -140,000 = 112,000元應納稅額。這時系統就會把這兩項扣除額移除,若各申報1人,等於1,260,001 + 120,000 × 2 = 1,500,001 要加回這兩項扣除額,變回 1,500,001 × 20% -140,000 = 160,000,故16萬元才是真正的應納稅額。

若減除這兩項特別扣除額後,所得淨額在1,260,000元時,適用12%稅率,1,260,000 × 12% -39,200 = 112,000 (與上方1,260,001 用 20%算幾乎沒差,因為是累進稅率)。若一不小心從12%變成20%,一來一回可以相差 160,000-112,000 = 48,000元,非常傷荷包。

我自己是很盡力的維持在12%稅率,因此除了薪資所得,任何會增加「所得淨額」的事情我都會盡量用其他方法避開,接下來的課題就是分享我目前了解可以從哪裡避開。


減緩所得淨額的增長

  • 存款利息

我自己今年報稅的所得只有薪資與存款利息,薪資方面我相信應該沒人會拒絕高薪,存款利息的話有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最高可以扣除27萬,若以年利率1.5%計算的話,銀行本金要有1800萬才會超過27萬利息,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是不用擔心的。

但銀行利息還會影響一個地方,那就是列舉扣除額中的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

「支付之利息應先扣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後,以其餘額申報扣除,且每戶以300,000元為限」

這些銀行利息都會讓列舉扣除額中的房貸利息扣除額減少。舉個例子,像我的房貸利息就會超過10萬,若每年有10萬存款利息,我的稅率在12%,又若一直都適用列舉扣除額而非標準扣除額計算,會損失10萬 × 12% = 1.2萬,所以殺傷力仍是驚人。

  • 人身保險費

列舉扣除額中的非健保人身保險費,每個被保險人每年有2.4萬扣除額,意思就是每年花2.4萬買對自己有用的保險商品轉嫁風險,還可以節稅,其實是很不錯的政策,只是依照目前保險商品的費用,這個扣除額有點偏低就是了。

  • 購屋借款利息

目前台灣的房貸利率個人認為仍是相對全世界低的,雖然政府公告的通膨率低於2%,真實的通膨率應該還比房貸利率高,故晚點還房貸讓通膨降低債務壓力是合理的做法,而房貸利息可以節稅也是另一個不要太快還完房貸的誘因。要注意此利息是購屋貸款的利息,還了本金之後再做的增貸就不算購屋貸款了。至於租房當然也有租金支出扣除額,但台灣的租屋環境中房東不鼓勵報稅仍是相當多,這是政府需要再多努力的地方。

  • 股利所得

很多人說股利可以抵稅,這句話是沒錯,但絕對不直接等於拿股利可以少繳稅。股利會算入所得總額,代號為54C的股利都會被納入計算,但最後可抵減稅額中,股利是可以抵減稅額的。

「全戶股利及盈餘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並按全戶股利及盈餘合計金額的8.5%計算可抵減稅額,抵減應納稅額,每一申報戶可抵減金額以8萬元為限。如果以抵減限額8萬元除以抵減率8.5%反算,全年股利金額約94萬元以下的納稅義務人,可全額享有抵減稅額。如果可抵減稅額大於應納稅額,也就是股利可抵減稅額抵減應納稅額後仍有餘額,這個餘額是可以退稅。」

因此,所得稅率在5%的人領股利才有機會少繳稅,所得稅率在12%及以上的人,領股利其實會多繳所得稅,12%稅率的話就會多繳 12%-8.5% = 3.5% 的稅。若薪資原本就不錯了也有長期照顧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可用,還因為拿了股利讓所得稅率從12%變成20%,那是贏了股利輸了稅。

我自己的做法是以00675L避開股利的問題,順便持有台灣全市場,但會承受單日2倍槓桿的風險,且內扣費用較高,也是有其他方法如使用0050連結基金購買累積型基金等作法,對於台灣市場沒有很好的全市場指數型ETF一直都感覺很可惜。

受扶養親屬新增及載入所得、扣除額

這次報稅也讓我發覺可能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要怎麼正確載入受扶養親屬的資料,因此我找到財政部的圖解分享給大家,請不要只有在扶養親屬頁面新增資料後就以為完成了,尤其是今年沒有自動帶入的受扶養親屬,最好要驗證親屬身分讓系統帶入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若沒有完整帶入所得及扣除額資料,且所得其實很多如股利、租金等,可能會少繳稅,若有許多醫療費用等扣除額,則可能會少退稅。我自己是盡量使用系統帶入的資料,因為我們並不會完全了解是否有哪些連受扶養親屬本人都不清楚的所得或扣除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 9月新生兒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終身手術與一年期實支實付比較

個人理財觀念分享–保險

2024 2月新生兒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2024 2月成人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癌症保險規劃心得–Part2

2024 9月成人罐頭保單個人見解分享

個人理財觀念分享–指數化投資–長期報酬的趨勢

終身與定期癌症一次金保險比較-Part1

癌症保險規劃心得–Pa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