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3的文章

個人理財觀念分享–資產配置

圖片
資產配置的目的 Rerence:  Vanguard's Principles for Investing Success 在了解股票、債券後,就可以來運用這些投資工具來做資產配置。 通常採取資產配置的主要目標是犧牲一些報酬來換取報酬的不確定性,並非為了提高報酬 ,這需要特別注意。 從上圖可看到,根據Vanguard及許多前人的研究,資產如何配置會決定大約90%的報酬(returns)及報酬波動性(variability of returns),尤其是對指數化投資這種分散被動投資方式。股票與債券是最基本的資產配置,因為他們的低相關性,風險與報酬可藉由調整兩者的比例來符合自己的需求。 資產配置的角色 在資產累積時期,我們投資時間仍長達20年以上,在 長期報酬的趨勢 此篇文章中可看到投資時間越長,越能趨近此標的的長期平均報酬,當然也就更不怕報酬太低甚至是負的。這時就可選擇提高股票的配置比例,80%到甚至100%都是在資產累積時期很常見的股票配置比例。若是有家庭且年收入不是非常高,為了讓家人安心也可提高債券的比例以減少股票曝險造成的大幅波動,但相對的資產成長的速度也會變慢。 到了資產提領時期,通常是退休過後需要以自己的資產產生現金流了,可能會選擇提高債券比例,股債比60/40、50/50皆為提領時期常見的比例,當然若更擔心股市波動,仍可提高債券比例。此時可運用現金流可以來自債券的配息、股票的配息、股票或債券的賣出,不需要執著於是否只用配息來支付生活費,畢竟資產累積就是為了提領時花用呀!更要記得股票的配息其實就是自動幫你賣出的意思,因為配息後股價會除息,也就是所謂的「左手換右手」,自己的資產在除息前後不會變,之後有沒有填息就等於是在問之後有沒有上漲,也已跟除息本身無關了。 股債比對報酬及風險的影響 Rerence:  Vanguard's Principles for Investing Success 上圖可以看到Vanguard用1926-2019年分散投資股債的資料計算出各個股債比的年化報酬率及變動範圍,注意這裡的縱軸為每一年報酬率,就算是100%債券,報酬率也有正有負,但債券越多,報酬率變動也越來越小,報酬率的平均值也會漸漸收斂到債券的平均報酬率。 投資人可以藉由上面這些數據來判斷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在哪來選擇合適的股債比。例如知道自己無法承受一年內資產

個人理財觀念分享–債券配置–Part2

圖片
通膨環境下之股債相關性 Reference: The stock/bond correlation: Increasing amid inflation, but not a regime change 上一篇 Vanguard以低利率及高利率環境為主軸探討債券的角色,此篇則以通貨膨脹的環境來分析債券與股票的相關性及對資產成長的影響。 首先Vanguard從上圖來解釋短期的股債一起上漲或下跌其實在歷史上並非少見,就算是以長期平均相關性為 -0.32 的2000年左右至今,仍可發現60天滾動平均相關性為正的情形,更不用說幾天之內股債雙漲或齊跌的現象,然而相對較長期的24個月滾動平均相關性則只有一小段期間觸碰到相關性0的線。 一般來說,市場的不確定性或恐慌增加時,資金從股市移到債券,造成股票價格下跌、債券價格上升,這屬於一般常見的情況。然而 通貨膨脹時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此時人們預期未來利率上升,故貼現率上升導致股票價格下降,可以想像成未來利率上升後把錢拿去定存賺安心錢更容易。債券價格也會因為預期未來殖利率上升而下跌,故造成通貨膨脹時股債齊跌。 Vanguard也用了1950到2021年的資料,左圖分析出10年滾動平均核心通貨膨脹最能解釋股債相關性,代表 通貨膨脹有很多時候會決定股債相關性為正或負 。故我們不應預期長期股債相關性皆為負,也應注意此時通貨膨脹的情形是否比以往嚴重。 右圖則把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的1970年代及相對高通膨率的1950及1990年代與低通膨率的2000年後之股債相關性做比較,可清楚發現通膨率高的時期股債相關性幾乎都大於0,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 較高的通貨膨脹會讓債券價格下降且降低股票的預期回報 。 那要多高的通膨率才會讓24個月滾動平均股債相關性變成正的?答案在上圖,當10年滾動平均通膨率達到3%及以上時,股債相關性將呈現明顯的逐年上升趨勢,而重點正在於10年滾動平均通膨率,並非一兩年通膨率高就會使24個月滾動平均股債相關性變成正的, 相關性要變成正的需要長期持續的高通膨環境 。Vanguard也舉了一個例子,若要讓下個五年的10年滾動平均通膨率達到3%,同時期的核心通膨率最小要維持在5.7%,讀者可自行衡量此情況是否常發生。 Vanguard也自行模擬了資產配置在股債相關性為正(核心通膨率3%)及負(核心通膨率2%)的環境

癌症保險規劃心得–Part2

圖片
上一篇 提到癌症風險的背景知識,大概整理重點如下: 醫療技術進步無法預測,現今保單條款若對理賠條件限制越多,日後轉嫁風險的效果將有越大的不確定性。 癌症治療未必需要住院,無法只靠實支實付或療程行癌症險轉嫁癌症治療費用,真正的大筆花費如標靶藥物、新型手術與療法是否能轉嫁才是選擇商品的重點。若有住院及住院必要性,實支實付也能轉嫁部分費用。 從癌症五年存活率數據來看,若將癌症理賠寄託在第二年及之後的照護金,仍有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理賠金尚未拿到幾次就已身故或為時已晚等風險。 若要使保戶能在罹癌後具有以最快速度採取最有效療法的選擇,癌症一次金才是現今最具此效益的商品。 此篇會分析一些常見癌症商品的費率及優缺點,希望幫讀者對要如何規劃自身癌症保障有初步的認識。 中壽癌症一次金MAJIXA、台壽YCD 無第一年理賠打折的限制,重度癌症理賠保額時,會扣掉初期及輕度癌症理賠金再理賠。費率而言MAJIXA稍高,尤其是在65歲之後。但因為目前台壽主約成本過高,新版實支也不是首選,故現在YCD已經比較少人規劃,若有既有主約則可詢問是否可加YCD,通常兩者保額上限皆為100萬,主要是受限投保規則。 遠雄CJ2、RQ1、XCD、國泰CFK 遠雄癌症一次金有五年期的CJ2及一年期RQ1,最近新出的RQ1費率比CJ2高,主約常見選擇為FI5 20年10萬,故要規劃時也須考量主約成本。RQ1比較特別的是目前保額上限為200萬,CJ2則為一般的100萬。 XCD則是少見具高額度癌症一次金的療程型癌症險,最高6單位時重度癌症理賠60萬,無第一年打折的限制,故可用來與CJ2、RQ1配合確保第一年理賠金不會過少。XCD的優點還有它無累積總給付金額限制,只有每一保單年度理賠上限。中壽MAJIQA若規劃6單位則累積總給付金額上限為300萬,達到上限則附約效力停止。 CFK為少數主約成本低的癌症一次金商品,且保額可以到200萬,但規劃須注意可能另有投保規則。此商品第一年理賠金額也會打折,且後續保費較高。 第一年理賠打折的限制可粗略視為等待期從原本的3個月延長到12個月,個人認為對於新生兒較不利,不太適合新生兒規劃。但因為目前好的實支商品已不多,遠雄實支費率高、國泰實支限制多且費率也偏高,綜合整體保障而言,新生兒用中壽規劃實支及癌症一次金仍是目前較有效益的選擇。若要加強癌症保障,大人小孩可用遠雄商品,癌症一次金

癌症保險規劃心得–Part1

圖片
近期甚囂塵上的標靶藥物被醫療實支商品拒賠新聞,相信已經讓很多人意識到標靶藥物及癌症治療花費非常高,儘管有些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但難免有給付對象與條件限制。且並非所有標靶藥物都有健保給付,我們也無法保證在罹癌的時候,最有效或醫生推薦的標靶藥物已被納入健保給付項目,若認為只靠健保不夠的人,就可以考慮規劃癌症保險,此篇結論為建議以癌症一此金商品為主。 至於實支實付商品仍有其用處,主要功用為在必要性住院的前提下,給付住院醫療與手術及其雜費等自費費用,不只用在癌症治療,人的一生也不會只碰到癌症此風險,故不能因此新聞直接推論實支實付險重要性降低。 以下分幾個主題探討規劃癌症險時該考慮的要點。 台灣人近年來癌症風險趨勢 Reference:  1111229健康署-「公布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記者會 從第一章圖可看到,全癌症發生率在民國100年前呈現增加趨勢,但之後就呈現男性平穩,女性上升的趨勢,死亡率則是自大約民國85年後呈下降趨勢。 若細看各癌症的趨勢則如第二張圖所示,女性乳癌發生率明顯持續上升,其他癌症有的上升有的下降,故造成第一張圖中,女性癌症呈現上升,男性則呈現平穩趨勢。 這些資料告訴我們,癌症風險對現代人而言已不容忽視,尤其女性乳癌發生率持續上升,如下圖所示,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大約在45-60歲,且從25歲開始發生率急速上升,這段期間剛好是在青壯年家庭責任重大的時候,此時若能設法轉嫁癌症風險,對家庭經濟及資產累積的影響將能大幅下降。 Reference:  109年癌症登記報告 癌症存活率 Reference:  1111229健康署-「公布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記者會 罹患癌症後的存活率,與發現早晚有很大相關性,可看到上方的圖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長年維持第一,注意人數與發生率定義不同。第二張圖顯示其與其他常見癌症5年存活率在第0-1期仍相當高,但到了第2-4期就會急遽下降,因此癌症篩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須注意早期篩檢並不能取代癌症險的保障,因為也不是所有癌症在初期發展中都能被篩檢出來,就算篩檢幫助我們發現癌症,我們也無法控制是在哪一期被發現,治療的花費仍可能高到影響經濟狀況。 Reference:  110年癌症5年存活率 上圖可看到綜合整體新發個案的一年至五年觀察存活率,其中女性乳房癌症因為篩檢政策的關係可提早發現提高存活率,甲狀腺癌本身就是存活率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