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3的文章

成人定期險保費隨年齡增加之趨勢—以成人罐頭保單為例

圖片
          這篇要來探討成人定期險保費隨年齡增加之必然趨勢,也是為了要讓大家了解要如何更正確看待定期險保費隨年齡增加這個概念。           以下分析將會用部分網路上罐頭保單的險種組合各保障,無任何推銷或建議之意,其中商品或計劃別等純為個人選擇。保額已盡量調整為個人覺得是成人基本保障,若有意規劃終身險,可藉以參考看看是否能達到相近的保障。 T09V0 20年 30萬 HNRC 計畫五: 醫療實支實付 YCD 100萬: 癌症一次金 SPAR 300萬: 意外失能及身故,此處取代產險意外險因為有保證續保較容易預期 NAMR 5萬: 意外實支實付 DCE  30年 20萬 : 重大傷病  XHB 計畫二: 醫療實支實付 XDE 100萬: 重大傷病 WL1N 15年 30萬 TLR 10年 170萬 DR2A 200萬: 失能一次金 NDR1 5萬: 失能扶助金           假設25歲男性於當年開始投保並每年續約直到最高續保年齡。WL1N及TLR於第二年減額繳清及取消,保留失能附約。每年通膨率假設為2%,貼現率假設跟通膨率相同。 分析一:總保費隨年齡變化趨勢         從上圖可看到,每年總保費大概在45歲前皆能壓在6萬以下,之後增高到75歲至27萬達高峰,之後隨著各項保障達最高續保年齡而下降。所以此25歲男性買了定期險的保障大概20年後,我們才需要擔心保費高於6萬是否已至無法承擔的地步。         再來看到貼現後總保費,此項目代表之後每年繳的保費大概等於我們現在繳了多少的錢,也就是以保費的現值來衡量是否能負擔。這個計算請參考我之前的 文章 ,主要概念為例如30年後繳的5萬元和現今的5萬元保費,價值不可同日而語,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通膨。可看到在75歲最高點時的保費有如現在的10萬元,可以問自己我今年要負擔10萬元的保費是否能做到?可能有人會問到時都已退休沒工作收入,請回頭看我之前的 文章 ,先問問自己前半生藉由低成本的定期險省下相對於高成本的終身險的資產是否有效率的累積? 40年複利的威力 應該不需要我再重複解釋。         若我們假設從26歲(減額繳清WL1N及取消定期壽險TLR)開始,每年保費隨通膨2%增加,情況就是灰色虛線,故每年總保費增加的速度確實比通膨速度快。若假設每年保費增加速度為4%(2倍通膨速度),可發現和每年總保費

終身失能險與一年期失能險比較

圖片
          失能險算是一個很特別的商品,自從多數失能險都停賣之後就只有少數幾個選擇而已。此篇要比較的就是長保幸福與安聯失能險,其中安聯需要結合DR2A及NDR1才能有失能一次金及失能扶助金,好處是可以規劃足夠的失能一次金保障7-11級失能。然而安聯的投保規則也使整體失能規劃成本提高,因為DR2A的保額上限為主約及附約壽險保額總額,而NDR1需要主附約壽險共200萬保額及以上才能規劃5萬保額,不然只能規劃3萬。安聯主附約壽險貴,這篇先假設第二年可以減額繳清所以對分析結果影響不顯著,若有疑慮可自行在總保費加上第一年壽險的費用做修正。之所以不選安達是因為目前安聯才有保證續保且可續保至75歲。           此篇的比較訂於76歲時發生一級失能,可說是對一年期最不利的情況,因為剛好沒續保的第一年,也無法用更多時間讓資產複利增加,故此應可視為對一年期失能險極不利的情況,此為worst case scenario。相反的,若此情況仍能證一年期失能對資產累積不輸給終身失能,那其他情況只會更好。長保幸福雖然也有其他保障,但幾乎具普遍性或可取代性,應不算是此保險主力,也因此篇假設為76歲失能情形,故不討論100歲可領到的祝壽保險金。其餘保障差別就不再詳細討論,此篇比較也只是盡己所能用量化的方式做分析而已。 假設: 安聯DR2A 100萬保額    NDR1 3萬保額 分析一:買安聯失能險和長保幸福何者較划算?這也就是在問把保費的差額拿去定存或投資,會較划算嗎?           從23歲開始保長保幸福保額3萬,在76歲一級失能時可以拿到失能一次金加關懷金大概100萬,且失能扶助金3萬保證給付180個月,貼現後可領得保險金約202萬,可看到貼現後淨繳保費約為負150萬,若有看我之前對終身險的分析應該可以發現此情況極為罕見,之前終身險計算後的貼現後淨繳保費(貼現後總繳保費減掉貼現後領得保險金)皆為正,故此情況代表長保幸福在23歲開始繳費且76歲一級失能的情況具有高度風險轉嫁效果,詳細計算請見 此篇 。           若用DR2A+NDR1從23歲開始投保,把前20年與長保幸福的差額拿去定存或投資至76歲,需要到年化投資報酬5.5%時才能達到與貼現後領得保險金相近的貼現後投資總額,跟之前的終身險分析相比已算是較高的年化投報率,也證明此終身失能情形保障較難被安聯的一年期失

還本型與不還本型終身意外險比較

圖片
          此系列文的宗旨都相同,就是要用真實商品以量化的數字呈現出一些常有爭議的保險差別,並把通膨(貼現)等因素考慮進來,不然幾乎都會淪為各說各話的局面。此篇想探討的就是還本是否較划算?如果沒用到就把保費拿回來,表面上確實聽起來沒損失,但其機會成本未必所有人皆有考慮到,此概念也適用於之前寫的幾篇比較文,希望能帶給各位新的觀點去看各自買的產品,思考是否有更好的產品,或是有更好的「非保險」的選擇。 本 篇以台灣人壽新意享人生終身保險(T07I1)及宏泰人壽意吉棒終身傷害保險 (NPC)作比較。 假設: 保障範圍: 分析:        因為此篇主要討論還本,故暫不考量年老時是否還有需要轉嫁意外的風險。另外我選擇商品來比較時有發現,此還本型終身意外險保費已經算偏低了,若保額要到100萬,更多的是一年要繳三或四萬的,另外可以看到保障範圍,還本型的保障有些仍低於不還本型,所以此比較對所選的還本型商品應不至於不公平。          再來看到費用的計算。年繳保費兩者差距將近2萬,此保費已足可壓縮其餘保障或生活的預算。還本型貼現前總繳保費為47萬,條款指出在第25保單年度屆滿時退還總繳保費47萬,此47萬貼現後約29萬,可計算貼現後淨繳保費為貼現後總繳保費扣掉第25年貼現後退還保費,為大概10萬元,詳細計算請見 此篇 。但是看到不還本型,若把與還本型的差額拿去做1%利率之定存,第25年也已可領回45萬,跟還本型非常接近。貼現後淨繳保費也已為負數,代表選擇不還本型時,終身有相同或比還本型更多的保障,若把差額拿去1%定存也可拿到相近的還本,若把差額拿去做年化投資報酬率2%的投資,還能為自己準備將近53萬的還本!         最後再提一下若不做差額定存或投資的情況,因為通膨率(此篇假設與貼現率相同)的考量,貼現後淨繳保費在大概1.19%通膨率的時候淨繳保費會相同,這代表在前20年省吃儉用每年多繳了2萬元的保費下,實際付出的成本還跟不還本型是一樣的,但保障卻稍微輸了,故此比較中還本其實顯得不划算。         一樣在此提醒,年化投資報酬率2%已極為低估,0050及S&P 500 ETF這幾十年來的年化報酬率皆超過5%。 以下為計算範例:

終身手術與一年期實支實付比較

圖片
          一直以來有許多人提出一年期實支實付繳到老會負擔過大,或是保障年齡上限一到就沒有保障,來凸顯終身手術或終身醫療商品的必要性或重要性,所以想以此篇探討終身手術在老年時的必要性,以及選擇終身手術的機會成本,也就是因為選擇了終身手術保險所做的犧牲。此篇也是選了現在實際的產品來比較,分別為國泰人壽真順心手術醫療終身保險 (L65)及台壽HNRC計畫一。 分析一:保障內容粗略探討           由於要做公平的比較,我已盡力去找保障相近的終身和一年期實支實付,不過我發現就算我已選擇了最低級別的實支實付,保障還是比中等保額的終身手術高上許多,上面的表格說明了這情況。此結果表示若在年輕時選擇終身手術作為主要保障,不僅要負擔較高的保費,保障其實也比一年期實支實付低很多,正所謂高保費低保障,這並非保險的本意。所以本篇做的比較對終身險不太可能不公平了! 分析二: 是否該買一年期實支實付保障幼青壯年,並加買終身險保障老年?           這就牽扯到加買終身險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把終身險20年保費每年保費都投入投資標的,20年後就不投入任何錢只讓它複利增長。此時因為已有一年期實支實付,故計算至85歲實支實付到達年齡上限後的情況,可以看到若把原本要買終身險的保費投入年化投資報酬率2%的標的,0歲開始投入20年然後等到85歲時,已經累積了106萬,若從23歲開始投入20年,85歲時也有87萬,已經可以在老年時提供相當或比終身險較多的保障。切記終身險每次最高只能賠12萬,理賠總額最多也只有180萬。若是把年化投資報酬率變成3%,0歲開始投入已可累積超過200萬,已超過終身險理賠上限180萬,23歲開始累積也有大約160萬,很接近理賠上限,若是同意自己的財產比保險公司更能保障自己老年的風險,在已有一年期實支實付保險時,選擇自己把保費投資應較合理。此年化投資報酬率已極為保守,0050或S&P500 ETF幾十年來的年化投報皆高於5%。 分析三:買一年期實支實付和終身險何者較划算?這也就是在問把保費的差額拿去定存或投資,會較划算嗎?           0歲開始繳保費的情況,貼現後總繳保費已少於終身手術,而85歲時在定存利率1%的情況下已可累積41萬,所以計算 貼現後淨繳保費 = 貼現後總繳保費 - 貼現差額定存總額 ,為大概8萬,佔終身手術的一半不到。若把差額投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