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觀念分享–指數化投資–長期報酬的趨勢
人都不喜歡損失,其帶來的失望將更勝於同等程度的報酬帶來的快樂。 時常看到有人在PTT或Dcard批評買定期險並用相對於終身險省下的錢做差額投資,又不能保證投資能獲利,買終身險比較實在,其實這只說對了一半。 許多人投資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累積資產,更有許多人是為了避免貨幣隨著時間喪失購買力,而 為了要得到超過通膨率的年化投資報酬率,勢必得承受一定程度的風險 。承受風險未必可以獲得風險溢酬,但要得到風險溢酬勢必得承受其相應的風險。 若選擇買終身險,難道就不需要累積資產了嗎?其實不管選擇買終身險、定期險,資產累積都是勢在必行的,因為老了之後就得靠自己上半輩子累積的資產過活,而不是只靠終身癌症險或終身醫療險過活。定期險能讓我們累積資產的速度維持一定程度,至少會比買終身險的人更加快速,並且更容易得到足額的保障,同時能兼顧資產累積速度, 資產累積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 那差額投資要怎麼確保最後一定獲利呢?可惜答案是否定的,沒人能確保投資一定會獲利,至少相較於定存而言都有更高的風險、更多的機會會損失本金。 目前我看過最可能獲利的投資方法,也是最適合與定期險配合的差額投資方法,就是指數化投資 。 在前幾篇文章講到指數化投資就是被動接受市場平均報酬,而 長期下來將能贏將近80%策略選擇的個股或90%的主動基金。要能達到這種成果的關鍵就在長期持有(buy and hold) 。首先考量到定期險的保障期間幾乎都到75-85歲,若從新生兒開始投保,代表有80年左右的時間長期持有,請問你敢投資哪一間公司並持有80年?是不是很難下手?連S&P500指數都是1957年才出現距今也還不到80年。 雖然可口可樂早在1886年就創立,你覺得你有多少機會能投資到80年後有如現在可口可樂的公司?更別說是主動型基金了,連基金自己會不會還不到80年就被清算都很難預測,這些都不是簡單可以做到的事情, 但若你選擇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長期持有就變得幾乎所有人都有機會做到 ,這裡說有機會也是因為並不是所有人在碰到2008金融海嘯或2001年左右的網路泡沫等金融危機時,都能維持長期持有的策略,很多人是嚇到停損出場,那買進持有能獲得的報酬就與他們無緣。同樣的在牛市時,那些因為自己的預測而選擇停利的人,也無法得到堅持買進持有策略的人所得到的報酬。 所以為什麼選擇以買進持有策略進行指數化投資,是最可能獲利的投資方法,且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