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3的文章

個人理財觀念分享–指數化投資–長期報酬Part3

圖片
Vanguard – 單一個股與分散投資的長期報酬 參考資料: How to increase the odds of owning the few stocks that drive returns by Vanguard Research 之前都在談主動選股組成的基金很難贏被動投資的全市場指數型ETF,那主動選出的個股是否能贏指數,或能贏指數的機率有多少,其實目前為止還沒被分析到。這篇參考資料比較難找,我手邊剛好有檔案,但可能之前下載點被Vanguard拿掉了,大家可以看圖就行。 下面這張圖是Vanguard分析從1987年到2017年許多個股的總報酬而作出的圖,可以發現總報酬中位數為7%,平均數卻是387%,統計學上來說這叫做右偏分布(positive skew),因為有許多正報酬極大(尤其是 >1000%)的個股使其就算被許多 –100%到 –50%的個股拖累,平均總報酬也能達到387%,平均數大於中位數正是右偏分布的特徵,也代表 大盤長期報酬是由少數個股的極高報酬所帶來的 。從此圖也可以看出 若我們從這些個股隨便選一個,大概有50%的機率會選到從1987到2017年共30年總報酬只有7%或以下 ,這是令人非常畏懼的投資報酬率。 在敘述中Vanguard提到這張圖背後他們的數據顯示, 大概47%的個股這30年來總報酬低於0% (畢竟50%的個股總報酬會低於7%) ,也有幾乎30%的個股總報酬是低於–50%,但在另外一端,卻只有大概7%的個股可以帶來大於1000%的總報酬。因此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概有一半的個股長期持有30年,不會為我們帶來任何正報酬,能帶來超越平均報酬(387%)的個股也很少,能帶來極高報酬的個股更少(大約7%),我們又如何保證我們選到的個股是在那7%,甚至是超過平均報酬的那群裡呢? 若是過了30年後發現我們所選的個股其實是落在總報酬低於0%的那群,而此機率其實很高,大約47%,退休規劃付諸流水,只能後悔莫及。Vanguard並沒有揭露此分析中有多少個股低於平均總報酬387%,但我按照圖上的長條圖長度稍微估算了一下,保守估計 大概也有78%到80%的個股輸整體平均總報酬387% 。下方有另一個網站引用Vanguard此篇的計算,可看到 loss + 0-200% 已經78.7%,跟我估計的已經差不多了。所以 不但隨機選個股時有大概一半

個人理財觀念分享–指數化投資–長期報酬Part2

圖片
J.P. Morgan – 投資人平均長期報酬 參考資料: Guide to the Market, U.S., 3Q 2021, J.P. Morgan Guide to the Market, U.S., 4Q 2022, J.P. Morgan 網路上常看到的J.P. Morgan統計資料如下所示,第一張圖為2012-2021此十年間各資產的報酬,可看到這十年可說是美國的黃金十年,S&P500居然可以有16.6%年化報酬率,而 平均投資人卻只能取得其一半的報酬,甚至低於採取股債比60/40資產配置的指數化投資人 。雖然站在風口的豬都能飛,但飛的高度可能也比不上以逸待勞的指數化投資人,這中間的差距很可能就是許多投資人在這十年間,上漲時想著停利,下跌時想著停損,無法長期持有分散的股債標的,拿到市場大盤的平均報酬(S&P500),甚至執行著各種當沖或短線策略,又或者是其投資工具為內扣費用高的基金,把報酬一點一點的吃掉,造成的結果。 再來可以看到下面這張圖,跟上方的圖不同的地方在於這張圖的投資期間為20年,從2001-2020,可以看到最強的是REITs的10.0%年化報酬率,而S&P500拿到了7.5%,連股債比60/40資產配置的指數化投資也能拿到6.4%。但接著看下去,可看到 投資人平均能拿到的報酬卻只有少少的2.9%,連股債比60/40的一半都不到 。相較於10年期的報酬,此20年期的報酬更可以看出一般投資人若沒有採取長期投資如持有S&P500 ETF或60/40資產配置等方法,時間越長輸得越多!從10年報酬為60/40的78%,到20年報酬為60/40的45%,可謂越輸越多。由此可看出,指數化投資越長期越不容易輸,若無法拿到市場長期的平均報酬如S&P500或60/40資產配置,各位可以想像自己會落在哪,而若自己的投資策略無法經過長時間的檢驗,驚覺自己相較於市場平均報酬越輸越多的時候已經20年過去了,到時可能也為時已晚。 2022 SPIVA US Scorecard 2022 SPIVA US Scorecard S&P Dow Jones Indices (標普道瓊指數公司) 每年都會統計市場上股票型基金和指數的報酬,如下圖有2001至2022美國大型股基金輸給S&P500指數的比例,以下為一些統計數

個人理財觀念分享–指數化投資–長期報酬Part1

圖片
關於理財講了這麼多,終於進入到我最喜歡的主題了,那就是「指數化投資」。 我在開始工作後的第二年才接觸指數化投資,第一次看到是在市場先生的網站,認識到其實買指數型ETF很適合長期投資人,長期報酬也會比大部分主動投資人高,風險卻不一定比較高。當然,市場先生是不是指數化投資人並不是這篇的重點,不論如何我仍很感謝他帶給我關於指數化投資的啟發。 在開始投入後我也同時閱讀綠角的網誌,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裡面的資源可說是非常的豐富,也讓我對指數化投資有更深入的了解,並認知到其堅強的學術理論基礎。後來接觸的指數化投資人如小資YP、哆啦王、魯爸等前輩更讓我得以從各方面了解此投資方法,也歡迎此篇的讀者可以去他們的網誌把每一篇都讀完,一定會有所收穫。 以後幾篇我會整理我所看到的數據及參考資料來佐證指數化投資的各個優勢特性,希望能比較系統地整理這項投資方法的主要概念,在此強調我並沒有想要說服每個人都進行指數化投資,我只是盡量客觀的呈現其報酬與風險的特性,並與主動投資做比較,所以我也可能會不斷更新這些文章,不斷的放入我覺得可信賴的數據與參考資料。 指數化投資的長期報酬 Vanguard – 指數化投資 The case for low-cost index fund investing 此篇對指數化投資做了很完整的介紹,從零和遊戲理論(Zero-sum game theory)指出,因為 市場報酬就是所有投資人報酬的平均,即所有投資人的超額報酬應該要等於0 ,有人得到超越市場平均的報酬,必定有人落後市場平均報酬,而這跟市場是不是效率市場或遵守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沒有相關。 投資成本會影響投資人的最終報酬 ,包含管理費、手續費、內扣費用、甚至稅等。根據統計,越高的費用率,長期報酬通常越低(不管是否為超額報酬)。而這更凸顯出指數化投資的優勢,因為大部分指數化投資的費用率都較主動投資低,因為指數化投資只是被動接受市場給予的報酬,並不需要經理人耗費心神主動預測哪些標的要買進或賣出,且這些過多的操作也會產生成本,指數化投資的費用率自然就低於主動投資基金。 大多數的主動投資基金之超額報酬並無法長久持續 。如下表所示,前五年表現最好的基金,後五年表現分布也只是平均分布在各個等級,且仍有超過10%的基金被合併或清算,所以現在表現超過市場報酬的基金,並不能保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