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5的文章

薪資所得成長趨勢分析–以新竹為例

圖片
在新竹當工程師也好幾年了,其實很好奇我們在附近鄰居中是否能擁有相似的生活水準,畢竟都生活在同個區域,也希望盡量不要落後平均,因此我找了綜合所得稅的資料來跟所謂的「平均」比較,看看與本身的薪資所得差距有多大。 本篇當然不會揭露我的個人資訊,主要只是想用最高標準來判斷是否有跟得上這些層級人們的平均,若讀者有興趣也可自行上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的網站,看看你跟鄰居們比起來如何。 參考資料: 工商時報 111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初步核定統計專冊 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統計專冊 名詞定義 88-107年度 薪資所得:指職務上或工作上所取得的各種收入,包括薪金、俸給、工資、津貼、歲費、獎金、紅利、各種補助費和其他給與(如車馬費等)。 *108年度起,薪資所得計算採定額減除或必要費用減除擇一擇優適用方式。 108-111年度 薪資所得:指薪資收入減去薪資費用之餘額。 薪資費用: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或必要費用金額擇大者認定。 *下表為108年起各年分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給讀者參考,注意這是每人的扣除額。 平均每戶薪資所得–縣市比較 從最新的 報導 得知,綜合所得稅最高也較為平均的里幾乎都在新竹縣市,其中關新里、中興里、東平里近幾年都榜上有名,故選擇這些里做分析。 首先從縣市開始,除了新竹縣市之外,我也把台北市與新北市納入比較,除了把平均每戶薪資所得對年分作圖外,我也預估了平均每戶薪資所得的年化成長率,比較能了解現在的薪水增長速度是否有跟上平均。 可注意到108年時薪資所得計算定義改變,薪資所得計算變成採定額減除或必要費用減除擇一擇優適用方式,但因為並不是每戶都減除同樣的金額,且每戶有多少人的薪水被減除也不得而知,估計十分困難,故先採用原始數據計算年化成長率, 這就是各地108年薪資所得都往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因為這裡僅對各縣市或各里互相比較,大家標準一致的話結論也不會偏離太多。 新竹市和新竹縣平均每戶薪資所得年化成長率分別達2.7%、3.0%,看似不多,但可看到台北市才0.9%,新北市僅0.5%,全國平均也才0.6%,可大概知道 新竹縣市可能真的有較高的薪資成長率 。 若只看107年及以前,因為預估的虛線也大致符合每年數據,若覺得疫情後薪資成長異於從前的快,可能高於平均,2.7-3.0%的成長率仍有其參考價值。 平均每戶薪資所得等分位組比較 –全國 全國等分位組的資料也能大概知道自己的薪資成...